各县(市)、区住建局,局属相关二级机构,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豫建〔2015〕7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工作的通知》(豫建〔2015〕8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实际,现就我市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以下简称“一体化技术”)工作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一、推广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适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已迫在眉睫。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中的复合保温墙体技术,可有效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墙体同寿命,提升建筑工程结构保温和结构防火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完善推广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目标
(一)建立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一体化技术”对提升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及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建立推广“一体化技术”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本地区推广应用计划及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创新等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开展“一体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工业化生产。
(二)落实工作目标。全市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学校、幼儿园、医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或主导的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棚户区(含城中村)改造等建设项目率先采用“一体化技术”;对防火安全性能或使用功能有特殊需求建筑要采用“一体化技术”。 自2017年10月1日起,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设计、建设。
鼓励支持农村居住建筑采用“一体化技术”设计、建设。
三、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强化各方主体责任
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建筑节能过程监管,规范建设各方行为,强化各方主体责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积极推进建筑结构体系等一体化技术。
建设单位不得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选用“一体化技术”及产品, 合理控制建筑节能工程增量成本。
设计单位选用“一体化技术”时,应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一体化技术”性能、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提出明确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确保结构保温体系合理,兼顾经济适用,明确保温寿命;要认真做好设计交底和现场服务。
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加强对建筑保温与结构之间构造措施、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参数等审查,将“一体化技术”设计纳入建筑节能方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内容,确保建筑保温与防火等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监理单位在材料进场时,应查验“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性能检验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并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方案。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技术要点,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一体化技术”持有单位及产品生产企业要强化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创新生产模式,适应产业化发展。
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对“一体化技术”工程的巡查力度,重点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质量检测报告,检查构造措施的安装和施工情况,确保建筑保温与防火等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对于应采用而未采用一体化技术进行设计、施工的项目,不予通过建筑节能审查备案和专项验收。
四、加强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相关标准,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图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全过程闭合管理;未履行相关职责的部门,应承担相应责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对“一体化技术”应用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不按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工程项目。
五、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依据省住建厅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将“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与绿色建筑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普及“一体化技术”知识,广泛宣传“一体化技术”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提高群众对“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一体化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知识培训,对开发、设计、施工、质监、监理等从业人员,通过组织会议、组织观摩、发放资料等形式,定期开展标准宣贯、岗位技术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一体化技术”应用范围、技术特点、质保措施等,努力提高应用“一体化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河南省部分推广目录:
技术名称
|
技术特点
|
适用范围
|
执行标准
|
施工形式
|
泡沫混凝土自保温砌块
|
采用水泥、粉煤灰、浮石粉、矿粉等,经加水搅拌成浆体,加入双氧水化学发泡,制成的闭孔率高、吸水率低、轻质高强、优良隔热保温性能的泡沫混凝土砌块。单一均质的无机材料,达到A级防火要求,具有与粉饰层粘结力好、耐候性和抗老化性能均超越复合材质砌块。同时具有与建筑物同寿命,全寿命周期成本低,施工方便简洁,周期短的独特优点。
|
适用于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民
用与工业建筑框架填充墙自保温非承 重结构
|
《砌块墙体自保温体系技术规程》DBJ41/T100-2015
|
保温砂浆现场砌筑
|
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CL)结构体系
|
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CL)结构体系是一种复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其核心构件是在工厂内定制生产的“钢筋立体焊接网架板保温夹芯板”,通过在施工现场将保温板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集受力、保温于一体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当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且外墙无须另设防火隔离带和防火窗。
|
适用于非抗震区和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
防地区的民用建
|
《复合保温钢筋焊接网架混凝土墙(CL建筑体系)技术规程》DBJ41/
T080-2012
|
核心构件工厂化定制生产,现场浇筑;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 展方向。
|
混凝土保温幕墙体系(CCW)
|
1.混凝土保温幕墙是由混凝土面层与保温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墙外保温构造,包括现浇混凝土保温幕墙、后置混凝土保温幕墙;2.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耐久性要求,且不应低于C25;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缩缝和胀缝,缩缝间距应超过4m,胀缝间距不应超过20m; 饰面层不应覆盖缩缝和胀缝。3.混凝土保温幕墙及其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4.保温板可采用EPS板、XPS板,其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各种保温板
|
适用于新建民用建 筑和既有民用建筑 节能改造混凝土保温幕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
《混凝土保温幕墙工程技术规程》DBJ41/T 112-2016
|
核心构件工厂化预 制,现场拼装夹模固定;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
CTI-M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版
|
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不改变框架(框剪)结构的承重结构形式,产品采用多层结构,钢丝网片植入加强肋中,焊接时与外网有效契合,并配附内外两侧涂抹保温防火加强层,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直接作为外模板使用。
|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钢筋混凝土 框架、框剪及钢结构 等外围护梁、柱、墙外侧,做永久性模板 使用
|
《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 温外模板(CTI-M建筑体系) 技术标准》Q/HC001-2016
|
现浇混凝土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全部采用工厂化预制,建筑 工地装配式施工,能有效保证产品工程质 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