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行业专家,分享智慧盛宴!
文末点击观看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视频讲座。
◆ ◆ ◆ ◆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系统记述了中国城市在2015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报告中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城市研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它的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最新进展,总结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思考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指出:《报告》除坚持“中国城市编年史”的基本定位外,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和幸福城市两大主题,突出新常态特点,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地理、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仍按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六部分编写,力图从不同的视角较全面地反映2015年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中国市长协会执行会长陈政高为《报告》撰写的序言中指出:2015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时隔37年之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系统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为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力求客观准确记叙2015年我国城市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报告》延续了多年的基本架构,全书分为综论、论坛、观察、专题、案例、附录等六篇,共38份文稿,近63万字。《报告》为读者展现出一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清晰脉络和丰富画卷。在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核心内容的同时,《报告》稳中求变,邀请了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学者参与撰稿。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从2002年起开始编写,至今共出版十四卷。《报告》记录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建设成果,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全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
建筑能效公示的运用
建筑能效公示是一项低成本的市场工具,有助于中国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建筑节能改善。建筑规范和标准能确立基准能效要求,而能效比对和能效公示可以向业主提供所需工具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建筑的能源效率,实现业主、买主、投资者和租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节能意识。建筑能效数据一旦为公众掌握,就可以大大促进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具体而言,有了公开的建筑能效数据,客户就可以根据建筑的预计运营成本,做出明智的购买或租赁决定。
信息公示与有效的执法、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充分的技术服务和融资渠道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市场对建筑能效的投资。中美两国的信息公示经验都说明公示政策有可能推动市场变革。例如,美国按《有毒物质排放清单》披露排放信息,导致污染企业资产价格下降,对投资者行为产生了影响,也促使企业做出减排及低排放投资的决策。中国自2012年起实时公布大气PM2.5数据,公众能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污染数据,促使室内空气净化器和口罩的需求上升,也推动了类似的市场变革。建筑能效领域也可以借鉴同样的公示模式。
通过对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系统的投资以及利用各城市的机构职能落实公示工作,中国已在建筑能效公示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建筑能效公示方面的国际经验可以为中国推动建筑节能提供重要借鉴。在过去10年中,纽约等美国大城市和欧洲多国都制定了新的建筑能效公示法律,以鼓励建筑节能。这些节能成就及建筑公示早期经验对中国有以下借鉴意义:
一是建筑能效公示为建筑业主和运营商提高建筑能效提供了一个虽然小但却意义重大的激励手段。自2010年起,纽约市使用美国环保署的能源之星建筑集群管家比对工具,对超过1.3万栋的物业实行了强制报告和比对。经过了3年的努力,全市的建筑能耗普遍下降。目前所掌握的数据仍然有限,未来几年将出现更多的证据。
二是美国的建筑能效比对将大数据分析与房地产以及公用事业公司、节能服务承包商等能源供应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随着公众越来越容易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数据,建筑规范日益提高,业主、潜在买家和开发商也会有越来越大的动力投资节能建筑。能效比对的影响可能大大超过早期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或者旨在改变行为模式、促进节能投资的努力。
三是建筑能效比对和能效公示有可能帮助决策者、公用事业和节能服务公司识别需要服务和财务激励的街区和建筑。建筑能效公示公开建筑能耗数据的过程,业主和电力公司通过在线平台将每年的能源使用数据录入集中数据库。一旦业主通过中央数据库上报数据,相关政府机构就会对数据进行评估验证并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公示,潜在买家、租户和投资者就可以在交易时考虑建筑的能源效能。公示还可以帮助服务供应商更容易寻找到和联系上需要能效服务的团体和业主。建筑能效标识以颁发证书或在网络公布的形式,通过节能等级或评分,用可视化形式公开披露建筑能效信息。
节能建筑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节约成本和减少碳排放的范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能效较高的建筑很可能质量更高,更有利于住户的健康。例如,《建筑与环境》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降低能耗与提高住户舒适度相关。低能耗建筑“在住户满意度的某些方面可以达到最高水平”。同样,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200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室内环境的改善可以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论文列举了热能回收和节能光源等几种节能措施,不但能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住户健康,甚至能提升员工业绩。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更积极地追求建筑能效,发展未来的智慧城市,必能使中国获益匪浅。而建筑能效公示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市场工具。
建筑能效比对和公示对中国加速减排的作用
建筑能效比对和公示有助于促进中国现有建筑提高能效和减少排放。经验表明,如果业主和运营商实施建筑能效比对,即根据标准计量和跟踪能耗情况,并与类似建筑比对以评估能效,他们就更有可能投资于能效。部分原因是,比对可以帮助建筑业主更容易地找出最经济的节能措施。而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地公示比对结果及使用建筑标识等工具又为市场带来了竞争,从而促进了对节能技术和能效实践的投资。
在能效投资方面,除了建筑规范松弛之外,能效技术和旧房改造的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对节能的激励,也是建筑能效投资不足的原因之一。对能效项目普遍缺乏积极性,产生了一种被欧盟委员会称之为恶性“归咎循环”的现象。在这个“归咎循环”中,监管机构因政策不力而受到批评,建筑业则被指责为执行能效措施的障碍,而消费者声称缺乏必要的能效信息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结果,承包商、开发商和建筑商都强调没有投资节能建筑或改造项目的动力。
在这个循环的每个环节,各方面都在等待其他方面先做出改变,然后再决定购买、建造、委托或投资于可持续建筑。挪威的一项建筑能效研究认为,能效措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公共能效政策有缺陷,政府没有积极推广,建筑业的创新或研发投资太少。研究人员认为,开发商过于注重降低短期成本,对最新设计改进成果重视不足,结果就是重复使用老旧、低能效的设计,包括在新项目中使用过时设备、材料和建筑管理系统。
能效比对和公示可以克服某些障碍,用良性循环取代“归咎循环”,提高对建筑能效及相关节能的认识,促进物业开发商和建筑业主共同采取行动。就像家用电器的能效标识一样,以消费者能够理解的方式提供更多建筑能效信息,帮助他们在购买或租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能效公示在直接鼓励建筑业主投资于能效改造的同时,也给科技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因此,能源效能的汇报工作与数据收集及分析工作同样重要。如果建筑能源效能数据对市场参与者有用,那么公示将很有效。按照最乐观的长期设想方案,建筑能效比对和公示可以改变客户在租赁或购买时的期望值,使建筑市场发生显著转变。
中国在建筑能效公示方面取得的进展
中国正在拟定大型公共建筑能效公示制度。事实上,中国的公共建筑节能和公示工作始于“十一五”期间。到2008年,中国制定了多项政策支持建筑能效公示,国务院在2008年公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前者第32条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到目前为止,政策重点一直是大型公共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8.3%,但用能却占公共建筑的38%。
自2007年原建设部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以来,截至2014年4月已经分五个批次收集了20个城市的3680栋建筑的用能信息。与2012年相比,目前的公示系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中国并不要求公示,无论对内对外都不需要。
中国最新的进展是2014年7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的能效比对和公示计划,这是一项由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倡议并资助的项目。该计划使用网络比对工具来测量建筑运营能效,前身是已经在北京的医院、酒店和办公建筑内应用的“中国建筑能效比对工具”。该网络工具借鉴美国的能源之星建筑集群管家,并吸收了纽约市的建筑能效比对和公示政策的经验。中国在2015年发布了网络比对工具新版本。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比对面积在2017年前达到2900万平方米,在2025年达到1.71亿平方米。
北京和宁波是第一批试点城市,将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试用这个新平台收集市级数据。该项目将在2018年向全国推广。宁波和北京的试点还将把建筑能效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城市的排放权交易试点整合在一起。
设计者、投资者、开发商、业主、住户、运营商、创业者和监管机构之间要扩大信息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能效投资的效益。如果不能获取可靠的建筑能效信息,就会限制对公示平台和其他有效工具的上游投资。目前,公众访问相关数据和机构信息共享仍然有限。
建筑能效公示要取得预期效果,政府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公共建筑,是显示政府以身作则的一个良机。政府部门带头推动能效公示并提高能效,最显著的收益就是节约资金,降低政府开支,公共资金可以投资于其他可持续性服务和项目。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国可以通过荣誉性鼓励比如向政府机构颁奖和分享节能收益,来鼓励公共机构提高能源效率,明确问责制度,建立节能服务专业技术能力和开发多元化融资渠道。